化学化工学院2019学年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报告
化学(师范):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基本技能,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热爱教育事业,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中等学校教育工作者。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科学精神、人文情怀、艺术修养、教育智慧协调发展的文化素质结构和较高的教师素养及先进的教育理念;
2.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具有良好的教学素质和从事化学教学、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技能;书写规范工整,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乙等以上,熟练掌握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英语达到大学英语四级以上水平,具有一定的文体特长;
3.掌握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以及化学工程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4.了解化学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了解化学教育和基础教育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5.了解化工、环境、生物等相近专业的一般知识,具有一定的应用开发研究能力;掌握中外文文献检索以及运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二、培养能力(专业基本情况、在校生规模、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等)
1.专业设置
化学教育系于199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13年开始化学教育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工作,招生规模逐年扩大。
2.在校生规模:本专业每年本科生的招生规模为40人,在校生共计158人。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为每年5人,现在校生10人。
3.课程设置
化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为通识教育必修课程33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至少修满10学分;学科基础必修课程15学分;学科基础选修课程至少修满8学分;专业必修课程80学分;专业选修课程至少修满14学分;特设课程10学分。毕业最低学分要求为160+10(特设课程)。
课程设置情况: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化工基础、基础化学实验(含无机、有机、分析、物化)、中学学科教学研究、教育学、心理学等。
实践教学环节内容包括:基础化学实验(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创新实践、教育实习、教育调查、社会调查、毕业论文(设计)等。
三、培养条件(教学经费投入、教学设备、教师队伍建设、实习基地、现代教学技术应用等)
化学系现有专任教师1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6人,硕士生导师6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人,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南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三位教授和三位青年博士入选“3308维多利亚检测线路特聘教授人才工程”,五位青年教师入选“3308维多利亚检测线路卓越青年人才工程”,一位老师被授予3308维多利亚检测线路教育先锋称号。化学系设有无机分析化学教研室与有机物化教研室,具有浓厚的教学研究与学术研究氛围。
2019年我系教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项。近几年,我系教师陆续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与青年基金项目4项、省市级科研课题20余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发表SCI论文70余篇,荣获3308维多利亚检测线路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合作办学、 教学管理等)
1.突出师范特色,强化教师基本素养。
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我们在重视学科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强化学生教育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的从教技能与素质。通过不断完善课程模块体系,优化课程设置,调整教学内容与改革教学方式等,切实提高学生基本教育理论水平,以及理论内化成未来指导教学实践、研究教育规律的能力与素养等。
2.重视学科专业基础知识,提高专业能力与素质。
尊重并不断优化传统师范教育的培养规律与模式,结合化学专业学科自身特点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与知识内容等。充分了解我们培养对象的学情差异,加强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在课程数量、学时、课程要求等各个环节体现厚基础、因材施教、多元发展等特点。在教学中实施全方位育人目标,提升毕业生就业、择业的能力及水平。
3.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从教技能。
充分认识实践环节在培养合格师资中的重要性,我们在相关课程设置、实习时间与模式等多个方面进行保障。例如,设置与中学化学紧密相关的化学课程教学与实验类课程、改变传统实习模式为顶岗实习,在实习时间、内容与方式等多个方面提升学生的从教素质等等。
五、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率、就业专业对口率、毕业生发展情况、就业单位满意率、社会对专业的评价、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等)
近几年学生就业情况基本相似。2019届毕业生人数39人,总体就业率100%,正式就业率100%。其中,考取研究生深造19人(48.72%),考录公办教师,支教教师,与民办教育机构15人(合计38.46%),非教育系统就业5人(12.82%)。
在考取研究生的19人中,包括教育硕士4人。根据我们对近五年成功考取研究生学生的发展跟踪,绝大多数学生在博士或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选择出国访学、国内高校与科研院所以及中学教师职业。显然,大量毕业生选择考研目标明确,就是提升学历层次,为从事教师职业做准备。因此,保守地估计毕业生中从事与教育相关的对口专业的就业率在60-70%。
我们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不仅强化专业基础,拓宽培养口径,还注重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第一,发挥教师科研能力较强的优势,鼓励教师结合自身科研方向与成果把学科前沿科技与内容引入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了解学科前沿发展趋势及进展,开阔了学生的学术视野;第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创新意识充分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引导学生选择感兴趣的科研课题,引导学生参与老师的科学研究,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增强。2018-2019年,我系学生承担了11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参与创新实验项目的学生在后续研究生学习阶段发展良好,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较高,导师评价很高,也为我系获得良好的外部声誉。
此外,我系始终注重培养学生从业技能的提升。在今年举行的第七届山东省师范类教师从业技能大赛中,我系三名参赛选手获得优异成绩,分别获得初中化学组一等奖1项,高中化学组二等奖2项。通过全体动员,全员参与,在全系范围内形成说课讲课技能大比武的氛围,使每位同学重视教师从业技能并自觉投入训练,我系配备指导教师全程悉心指导,言传身教,答疑解惑,虽然仅四名学生代表参加省级比赛并获奖,但整个训练过程让大部分学生受益匪浅,从业技能得到显著提升。
通过师范专业素养、职业情感的全程培养,也使我们的学生走上教师职业之后,都能做到为人师表、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在青岛市初、高中化学教师队伍中,我们系培养了大量的优秀师资。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创业情况、釆取的措施、典型案例等)
化学教育系一直坚持“巩固传统就业、鼓励多元就业、确保充分就业、提倡自主创业”的就业工作思路,在学生培养各个环节重视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例如,利用教师教育类课程模块加强实践指导,提高教师考录课程质量和实用性;利用专业课程模块提高专业素养,拓展与深化就业空间,提高就业层次;积极引导学生改变传统就业观念,鼓励先就业再创业,多种形式灵活创业;为每个班级配有班主任与学业导师,全程、全方位对学生培养与就业指导等等。近三年,化学系一直保持良好的正式就业率与总体就业率。毕业生就业方向为考录教师、考研深造、选调生、公务员与事业单位以及其它方式灵活就业等。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基于我们的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学生就业现状及专业优势的综合分析,化学系专业未来发展趋势倾向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根本,坚持“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专业师范特色进一步突出与凝练,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密切与地方基础教育的合作,以教育实践、实习与硕士培养为契机加强基础教育研究,提升服务基础教育的能力。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是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进行“学科专业教育+教师专业教育”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探索4+2教育硕士培养模式。
2.强化课堂教学,加强教学过程的质量提升。通过学分制进一步优化学科课程体系,为学生就业、成才提供多元化选择与保障,坚持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 全过程育人理念。体现为:(1)充分利用学院的优质资源,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学科专业课程与教师教育课程双强化。继续突出无机、有机、分析、物化四大化学专业必修课的主体地位,保障学时要求,真实体现学生培养的“厚基础”。根据学生实际需求,明确专业选修课设置,分为基础型、拓展型和纵深型三大类。基础类包括结构化学、化工基础等限选课程;拓展类包括化学选论,教学研究等课程,强化学生考研和考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纵深类包括配位化学、晶体结构等课程,深化专业知识,开拓专业视野。(2)加强教育教学课程,重视学科教学论,教学研究课程的作用,学科教学法课程要接“地气”,需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实际要求,课程内容应符合中学的教学实际。重视微格教学、说课、教材分析、课标分析及现代化教学手段。
3.在学科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重构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模块以及专业教师团队,通过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引进与培养实现教师队伍结构和梯队建设等。建设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围绕专业主干、核心课程逐步打造10-15名高水平博士人才教师队伍,提升学科职前培养的内涵与质量,真正实现“强化专业基础、拓宽培养口径、加强创新能力培养”的育人目标。积极利用综合性大学的学术优势,坚持“错位发展”培育并凝炼科研方向,提升化学专业教师科研实力,注重以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将相应的科研成果适时、有效地渗透、充实、应用到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提高基础教学的质量。建设教学论课程教学团队:加强与突出教师教育的特色,在专业基础课程提升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从教能力与教师教育素质。围绕这一目标,建设2-3名化学教学论方面的高水平博士队伍,坚持以基础教育中的问题为导向,分初中化学、高中化学及化学教育硕士三个方向进行教学、科研与实践环节。
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学生的教育见习、实习、教师技能竞赛等工作,培养学生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充分整合利用师范资源,与地方中小学建立固定的实践基地共建关系,聘请经验丰富的中小学教师作校外联动导师,讲授其在教学中的具体方法技能和处理问题的思维特色与路径。注重发挥教育实践基地的作用,为师范生提供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的实践平台,积累实践经验。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1.化学教学论专任教师较少(其中一位明年退休后,仅剩一位),教学实践方面的指导工作需要提升。
整改措施:希望学校相关部门在人才引进的时候,能够考虑到学科的差异性,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引入具有学科教学背景的专任教师,优化教师结构,满足专业建设的需要。
2.实验教学条件与设施有待改善与提高,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还需加强。
整改措施:改善实验教学仪器,加大实验教学投入,积极引导教师开展科研创新活动,将教师科研与学生创新结合。加强与基础教育的联系并深入研究。
3.化学(师范)专业认证工作即将开展,缺乏相应的软硬件支持。
整改措施:希望学校出台相应的文件,对专业认证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指导,并根据各专业的认证工作需要给予一定的财力和物力支持。